106 “两老一新” 倾情奉献
——简评尹成富书《孙子兵法》长卷
《孙子兵法》兵学圣典,亦是书家宝典。因其容量大、内涵丰、重字多、用时长、贯气难等,成为检验书法人气派、胸怀、素养、技艺的一块试金石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,用篆隶楷行草五大书体书写作品举办展览者甚多,但精品尚不多见。
尹成富将军多年前也曾用楷体书写、行书注释《孙子兵法》並结集出版,受到广泛赞誉。古稀之后,重写圣典,是 “两老一新”的倾情奉献。“两老”者,老将军、老书家是也。学习践行《孙子兵法》几十年,领悟了博大精深的丰富内涵;六岁启蒙习书至今已超过一个甲子,技艺驾轻就熟,“楷书可以刻碑”。“一新”者:“劲根笔法”也。以此笔法挥毫泼墨在京内外举办了《百树颂》等六次大型个展、受到欢迎点赞之后,沉心思考,放眼寰宇。精读兵典,夜不能寐。金戈铁马,跃然心中。情不自禁,闻鸡起舞。笔走龙蛇,墨留情痕。绵绵长卷,气韵贯通。“军味”特色,十分突出。险绝平正,人书俱老。
尹将军毕生学用兵法圣典,毕生钻研兵法圣典书写艺术,努力将二者“通会”。这在兵学研究史和书法创作史上都是罕见的。这部渗透了他毕生心血用新笔法完成的宏篇长卷,其意义和价值,随着时间推移,会被人们所认识所珍重的。
《孙子兵法》长卷
跋
皇皇巨製,書家尹公。
孔孟鄉人,壬午出生。
六歲學書,興趣極濃。
師尊重锤,夯下童功。
中學畢業,報國從戎。
崗位多變,練筆未停。
主攻顏楷,領悟恢宏。
兼習它體,追摩古風。
在兵言兵,崇敬兵聖。
寒來暑往,愛好融通。
楷録行譯,大作告成。
人美出版,全國發行。
媒體讚譽,行家稱頌。
鮮花掌聲,頭腦清醒。
藝無止境,策馬馳騁。
書法泰山,奮力攀登。
集思廣益,開闢蹊徑。
路在何方,履職森警。
樹道書道,靈犀點通。
百樹頌咏,緑色生命。
如何表現,衛鑠顯靈。
豎畫形貭,萬歳枯籐。
延伸其它,豐富内容。
八種點畫,屋漏痕形。
紙上漢字,猶雕根籐。
既有新意,又是傳統。
用於創作,個性鮮明。
六地大展,受到歡迎。
筆法玄妙,書品新穎。
冠名勁根,業内肯定。
書法國粹,魅力無限。
寰宇茫茫,孫武永遠。
老驥伏櫪,重書兵典。
通會二者,表現内涵。
時不我待,倾情奉獻。
冥思苦想,夜半難眠。
數千字形,跳躍眼前。
情不自禁,揮毫作戰。
八面出鋒,恣意天然。
全力以赴,節節進展。
畢生心血,化作長卷。
軍味特色,價值難算。
人書俱老,獨步書壇。
蘭亭在望,書道漫漫。
繼續前行,登臨山巔。
戊戌暑月
夏廷献,河南省南阳市人。1944年出生于农家, 1964年入伍,1999年从海军装备部某局政委岗位退休(海军大校)。
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。幼时写大仿,与书法结缘。中学时,受到书法家王学睿老师直接影响,对汉隶魏碑产生兴趣。参军后为连队书画骨干。1970年后在各级机关主要从事“文字”工作,业余时间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汉字的“生命形态”。1999年出版了专著《书道犹兵——中国书法艺术新探》,提出了“战争是书法艺术之父”的观点,揭示了“兵法与书法”的历史渊源及其相互关系,探索了二者同理、同法、同势、同美的内在规律。行家认为是独树一帜的一家之言,为孙子兵法研究开拓了一个新领域,为书法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。
1999年之后,出版了《中国书法千字文》。在《书法导报》等专业报刊发表书法评论文章三十余万字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,出版有长篇小说、纪实文学、戏剧脚本、游记文学、工具书等。
欢迎关注本公众号